您在这里:乐动在线官网(中国)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建筑业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14-03-19

编者按: 2014年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城镇化、简政放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务实、言辞激荡,许多内容不仅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更折射出新一届政府对改革的思考。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这场改革浪潮中将弄潮何方,前景值得关注。本报特整理与行业相关的十方面内容,与读者共思考。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

  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

  原文: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解读: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经济带、城市群就成为讨论的热点,跨区域“抱团”发展已然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潮流。未来,几纵几横的经济带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一个新阶段,而这也将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交通的建设、新城镇的规划、老城区的改造等,如何在这场区域发展新棋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分一杯羹,享受改革红利,是每个建筑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

  原文: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健全金融、法律、领事等服务保障,规范走出去秩序,促进产品出口、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

  解读:“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让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力量”逐渐增大。201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美收官,完成营业额1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新签合同额1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业务遍及各大洲,建筑行业“走出去”可谓成绩显著。但是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风险加大,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在业务模式和高端市场的探索等考验着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健全金融、法律、领事等服务保障等,将为中国企业的海外之路保驾护航。另外,随着一批国际项目的推出,区域合作的深入,中国建筑企业将在国际市场迎来发展的新舞台。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原文: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

  解读:保障房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是建筑企业的重要开拓领域。国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也为建筑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坐享发展红利的时候,建筑企业更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操守格要求自身,保证建筑质量,让困难群众不仅能住进新居,还能住的安全、放心。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体制机制

  原文: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

  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

  解读: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根本目的是为下一轮扩大开放形成可创造、可复制、可推广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上海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应该将其看做国家为下一轮深化开放体制的创新,建设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开放红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放开投资领域的审批。当前,多个省份申请成立自贸区的热情高涨。在这片改革新热土中,也有着广阔的市场等待建筑企业开拓。

  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

  原文: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解读: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的高发行业,2013年,我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500余起、死亡600余人。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的提出,也给建筑行业敲响了警钟,安全管理何时都不能松懈。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原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解读:今年1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要求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今年政府报告又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2014年工作重点,表明政府构建诚信社会的决心。建筑行业涉及资金量大,是权力寻租的重灾区,土地出让、招投标、建设施工等过程一不留神就容易滋生腐败,“楼脆脆”“桥歪歪”“海砂楼”等豆腐渣工程更是啃噬着行业的信誉,再加上农民工欠薪的新闻频出,建筑行业亟待信用体系建设来重塑形象,整顿行业秩序。国家大力建设信用体系,无疑将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原文: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坚持放管并重,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推广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事,探索实施统一市场监管。

  解读:简政放权,成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去年以来,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今年,简政放权依然作为改革的先行棋,进一步释放出强烈信号,那就是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方面遭遇政府部门办事难的情况将有所缓解,另一方面政府的放手,将使一些建筑企业直面市场竞争的压力。建筑企业靠真本事打天下的时代来临!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原文: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

  解读: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316号,在期盼之中,《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终于揭开了面纱,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而建筑业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程建设规模将急剧增加,建筑业承担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为经济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城镇化的重视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发布,将给建筑行业的新一轮发展吹响号角,广阔市场等待建筑企业开拓。

  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原文: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解读:“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政府对于就业问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即不仅注重就业的量,更关注质。在建筑行业农民工所占比重高达八成以上,可以说,建筑行业为承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近几年,用工荒频频出现在建筑行业。这是因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只关注干活挣钱,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渴望在城市体面、有尊严地生活,渴望有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这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相符合。这就要求企业转变管理模式,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上升渠道,让企业与员工共成长、同发展。

  向污染宣战

  原文: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解读:近年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这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说到雾霾的形成原因,建筑行业是被“点名”的行业之一。对此,除了做好工地管理,防止扬尘之外,建筑及相关行业摆脱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走集约、高效的建筑工业化之路,才是解决的根本。实现建筑工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降耗,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是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

 

返回列表

上一篇:曹妃甸自贸区上报国务院:京津冀战略牵出“曹妃甸价格”
下一篇:全国500城市住房信息联已定 4年前遭遇“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