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里:乐动在线官网(中国)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09建筑业:机会与挑战并存

发布时间:2009-03-02

2009年,一方面是金融海啸的影响不断加深,一方面是国家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既有新的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拉动内需为施工企业带来新机遇

记者日前到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采访,办公室主任缪杰正在忙着给阳江市交通局起草复函。20081216,阳江市交通局发出邀请信,提出2009年到2011年,阳江市将投入139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邀请一建参与建设投资。

据介绍,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最近一个时期已经连续中了几个大标,工程总造价达到了4个多亿。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程指挥部副指挥王文江在与记者谈起2009年的发展情景时,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并不担心能否有工程干,最担心的是是否能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一些铁路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铁路建设的投资大、项目多,时间紧,建设任务非常繁重。”

国家为了抵御金融风险采取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在2009年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实施,一大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建筑行业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国家采取了十项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投入4万亿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广东今年也将投资13万亿配套资金主要投向城市建设和重点产业。各个地方也在不断加大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广州仅用于河涌整治的投入就达到了400多个亿。这些投资,虽然重点投入到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包括污水处理、绿化园林在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不同的施工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不同,但是从从总体上看,投资是增加了,施工企业承接任务的机会增加了。”一位施工企业的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

国家和各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和政策,给施工企业树立起了极大的信心。在广州,一家原来计划进军国际建筑市场的施工企业,在对比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后,甚至暂缓进军国际市场的计划,反而积极开拓广州的建筑市场。“国内的建筑市场充满了希望。”这家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州2010年将举办亚运会,需要投入几十亿用于场馆的建设和改造,还要建设一批相配套的标志性建筑,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水网、电网,投入几百个亿治理河涌,还有城中村的改造等,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周边的南沙、萝岗、花都、芳村的建设投资力度也非常大,也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按照目前的形势,国家投资这样大,总体上基本上还会保持平衡。一类建设项目少了,另一类项目可能会增加,对于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来说,特别是对以承接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主的施工企业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承接的项目还有可能会有所增加。”

金融海啸让房建企业很受伤

2009年,施工企业中,以房建为主的施工企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另一类受到冲击较大的施工企业是机电安装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金融海啸,房地产行业受到的冲击较为明显。房地产行业受到的冲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直接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受到影响,外来资金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有些将资金抽走,外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缺乏,没有或者缺乏资金,房地产开发陷入停顿状态。另外一种情况却是有资金,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不敢投入。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缺乏信心,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爆,一方面,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和改善居住的条件和环境。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民间大量闲散的资金在缺乏投资渠道的背景下,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把房地产行业作为了一个投资渠道,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已经远远高于一般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而现在的状况是民间闲散的资金不敢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一般真正需要的消费者又买不起房,再加上政府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状态还一时难以改变。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放缓直接影响到大量的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另外是厂房建设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目前大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原来一些以常规性的对外出口型的企业,如纺织、电子类的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不要说投资建设新厂,甚至原来的厂都要关闭。厂房建设减少,施工企业就会受到影响。”

对于这一说法,也有不同的观点。“虽然有些行业的厂房建设受到影响,但是又会出现新的厂房建设,特别是在一些大的、核心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要,土地不断升值,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一些大的工厂、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的中心,不仅工厂、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和限制,而且严重影响到城市的规划、交通和环境。需要整体搬迁,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或工业园区转移。比如广州、深圳等地一些原来位于城市中心的工厂就要向外搬迁。城市中心工厂、企业的搬迁,一方面需要建设新的厂房,另一方面,工厂、企业搬迁出来之后,城市中心的土地需要开发,这些对于施工企业又是‘利好’的消息。”

中小施工企业恐难逃倒闭厄运

面对2009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一些以房屋建筑为主业的施工企业经营将非常困难,面临“关闭”的危险。“二级以下的一些施工企业,甚至包括部分业绩不好的一级施工企业都有可能‘倒闭’。”一位长期从事建筑施工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社会发展,浩浩荡荡,大浪淘沙。不用担心一部分企业会关闭。一部分企业关闭,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会流向好的企业,这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最可怕的是‘关闭’的‘关闭’了,而好的企业却没有好起来。”

“这些中小型的施工企业关闭并不一定会对社会有多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些企业本身就不是建筑行业的主流,弱不禁风,一旦建筑市场有风吹草动,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这批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有的甚至建筑施工并不是企业的主业,有项目就做,没有项目就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建筑市场本来就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这些施工企业并没有多少生存的价值。”

如何度过目前的难关?“关键是看金融危机时间的长短;二是看政府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效果。如果都好了,挺一年就过去了。无论企业水平的高低,每一个施工企业都会为自己的生存而拼搏。面对这种形势,一方面要多与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沟通,争取政策上的帮助和支持。其次面对危机,有困难,也有机遇,要化‘危’为‘机’,真正把握住机遇。如果房屋建筑面临困难,就要多找出路,多变通。从总体上来说,社会总的投资规模基本还是保持平衡。”

对于广东建筑行业来说,有人提出2009年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亚运会后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我并不这样认为。”这位人士态度鲜明地指出:“有人提出,奥运会、亚运会之后,建筑行业会走下坡,这是一种误导。建筑行业前景如何,关键是看经济形势好不好,能否持续发展,GDP能否保持一定的增量。只要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建筑行业就有发展的前景。按照我的理解,中国是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完全有能力关起门来搞建设。这样一个大的国家,不是搞奥运会、亚运会等几个项目就会有多大的影响,国家肯定要持续发展,还有很多基础设施不完善,至少还有20年的黄金建设期。建筑行业仍然充满希望。”

“围标必中”的魔咒必须打破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施工企业强烈呼吁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能够为施工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

一家施工企业的副董事长满怀期望地说:“首先是要建立起真正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建筑市场。现在的建筑市场,从程序上看起来非常公开、透明,实际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挂靠问题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就不用说了。围标、串标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有人曾经说过‘逢标必围’‘围标必中’。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包工头与业主或者招标投标代理机构沆瀣一气、相互勾结,有些工程尚未投标已经知道谁会中标。这对建筑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和伤害。”

“现在,从上到下,都在想方设法为企业化‘危’为‘机’创造条件,但是,我们施工企业却常常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束手束脚,受到各种限制。比如,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规定,一名建造师只能承揽一个项目,参加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一旦中标就被锁定,不能再参与下一个项目的投标。这对本土企业并不公平。因为目前对建造师的管理尚未全国联网,能够锁定的只是本地的建造师,而无法锁定外地的建造师,外地施工企业可以拿着外地建造师的证书多次参与投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一级建造师、特别是市政类一级建造师数量有限。而今年的市政项目相对较多,机会较多,但是由于这样的规定,却使本土企业坐失良机。”

另外,北京、上海等地对外地施工企业的进入都采取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我们本地的建筑市场对外地建筑企业却是完全开放。有些包工头并没有多少管理人员,也没有多大的实力。随便设一个办公室、几个管理人员,搭建起一个“草台”班子就承揽工程工程,但是他们可以挂靠一些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有些高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也利用这些包工头到我们这里的建筑市场寻求机会,投机取巧。为什么一些“国”字号、特级资质的施工企业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低级的安全、质量事故,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要采取正确的政策导向,加强对外地施工企业的管理,去伪存真,去芜存箐,为真正有实力、有能力、能为本地城乡建设做出贡献的施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生存环境。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政府的政策导向非常关键。企业在市场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政府的政策却会影响一大片,甚至一个行业的发展。现在正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要深入建筑企业、深入建筑市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发现危机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积极引导企业不断拓展市场,度过难关,迎接新的建设高潮的到来。”一位企业的负责人发出呼吁。

返回列表

上一篇:建筑业未来两年将迎来增长高峰
下一篇:2008年中国建筑业十大新闻揭晓